2015-09-08

TENDER Co.的染色工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How special about Tender's dye

Tender co.成立五年即廣受全球消費者(尤其是日本)的喜愛,除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英國縫製工藝外,具指標性的染色
工藝也是一大原因,包含外套、襯衫、T-shirt、羊毛製圍巾、日本製16oz布邊布牛仔褲…在內的所有產品幾乎都是手工
染色製成。

這源於設計師 William Kroll對工業革命時期機械時代的崇尚,考究當代服裝,盡可能保留當時的成色效果,採用天然植物、礦物染的作法使其成為Tender co. 服裝上之特有標誌,也是使 Tender co.從市場上脫穎而出的獨特之處。2015年秋
冬本季則以woad 菘藍與 ochre 天然赭石染為主要素材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菘藍(上圖),是十字花科芸苔屬植物,近似捲心菜、西蘭花的一種,原產於歐洲地中海,自石器時代開始栽培使用。
與 indigo 靛藍植物藍染相似,但菘藍染色強度較低需要更多染料與更長浸泡時間,使得顏色上可有更細膩的成色表現
菘藍氧化後從黃綠色轉化到藍色的過程中需不停轉動染缸,因此所有程序都都手工完成。

而菘藍廣泛開始使用與1789-1799法國大革命後上流社會的垮台與資產階級的式微脫不了關系。1804年拿破崙即位時,穿著菘藍染色而成的藍色絲製上衣做為大英帝國代表色,這舉動在貴族之間產生了革命性的轉變。隨著從法國安地列斯群島到尼姆港口的奴隸船增加,連帶著棉花和靛藍顏料的貨物的進品也提高,讓藍染有更便宜的生產方式,一般民眾也開始採用靛藍染料染色的棉,模仿統治階級的菘藍染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赭石則是一種從天然礦土中取得的鐵礦氧化物,研磨加工成粉末後加到水中,生成的染料從金黃色、橙色或紅色都有,這取決於礦物含量及處理方式。赭石有豐富的藝術歷史,最早應用可追溯回史前時代,南非開普敦的布隆伯斯洞窟以赭紅色畫在牆上的設計可以追溯到75000年,較近期的則在18世紀英國漁船,為了延長帆布的使用壽命,以赭石混合焦油、橡樹皮酒,脂肪,塗在帆上以防止長時間受海水的侵蝕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woad 菘藍與ochre 天然赭石與動物纖維(羊毛)的染色效果最好,棉或麻等植物纖物雖染色會較為困難需較長時間
但成色後的色澤獨特,而合成纖維的染色效果最差幾乎不容易上色,所以在Tender co.的服裝中不太可能有合成纖維布料的應用也是此一原因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William Kroll希望擁有  Tender 的穿著者能與服裝在生活中產生共嗚,如同園丁照顧花圃、或牧羊人照看著一群羊(有沒有別的說法?),包括工作服裝上的補丁皆是生活中一部份自然的存在,輕易的融入日常中使用,包括家事時、工務時、出門採買時... 。

為了不讓品牌發展偏離最初的設定,至今 Tender 仍維持著小規模的生產量,以確保每一件製作的品質;收到的衣服仍維持著染色完未整燙的褶皺感,仿佛能感受到工匠們一件件親手染製的溫潤手感,因此若在店鋪內看到 Tender 衣裝,別以為我們偷懶沒先整燙呀!

圖片來源:Tender co. 2015 AW Lookbook